以下文章來源于壹讀 ,作者魚丸
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
壹讀(ID:yiduread)
要說這屆冬奧會最熱鬧的項目,冰球必須榜上有名。
原因很簡單:運動員們在場上直接打起來了!
比如 6 號的女子冰球比賽中,俄羅斯對戰美國,結果兩隊在比賽中直接爆發了肢體沖突,現場直接開打,兩隊隊員滾成一團。
被稱為比橄欖球更刺激、熱血的運動,冰球比賽的亮點就是打架。而且,打得越激烈,觀眾越興奮,歡呼加油聲越大。不信就去各大視頻平臺搜搜 " 冰球 ",熱門視頻從來就不是射門瞬間,而是 " 互毆現場 "。
有時候打急眼了,連比賽都得黃——
維基百科顯示,2020 年 1 月的一場大陸冰球聯盟比賽中,開場僅 4 分鐘雙方就開始 " 火拼 ",場面一度失去控制,最終裁判連罰 33 人,比賽被迫取消。
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冰球,以打架為特色的運動。
冰球起源于加拿大
規則復雜且判罰嚴格
冰球的確切來源一直是個謎。
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學家協會的 Kenth Hansen 認為,冰球的起源是班迪,一種起源于中世紀的運動。班迪運動于 19 世紀在英格蘭(更確切地說是在東海岸的芬區)進化成現代形式。
19 世紀下半葉,該游戲從芬區傳播到倫敦,并從倫敦傳播到歐洲大陸。19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,駐扎在加拿大東部的英國士兵將這項運動帶到了北美大陸,從此流傳開來。也因此,一般認為現代冰球運動起源于加拿大。
彼時的冰球十分混亂,參賽人數和參賽場地都比較隨便,來了就是干。如今,經過數百年的發展,冰球已經有了非常確切的規則。
比賽場地方面,國際比賽均采用長 61 米、寬 30 米、角圓弧半徑為 8.5 米的場地,冰場四周有牢固的界墻。冰場分為 3 個區域:守區、中區和攻區,進攻隊員不能先于球進入攻區并首先接球或觸及球,否則會被判越位。
搶到球后,拼命往球門里整就完事兒。
球隊組成方面,每個隊最多允許 20 名隊員和 2 名守門員報名,總人數 22 人,在比賽中,每隊場上不得超過 6 名運動員,比賽中換人次數不限。
如果你覺得這意味著可以隨便犯規,反正有人替補,那就錯了。對犯規球員的處罰非常嚴厲,小罰、隊小罰、大罰、違例、嚴重違例、停賽,都有可能。在某些情況下,不僅受罰隊員在規定時間內不允許上場,甚至不允許找人來替補這個隊員。
因此,比賽中經常出現雙方人數不等的情況。
如果是平局,則需要進行加時賽。若首輪比賽平局,加時賽為 5 分鐘,雙方各 4 人出場,其他輪次或銅牌爭奪戰加時賽為 10 分鐘,雙方各 5 人出場,金牌爭奪戰為 20 分鐘,雙方各 5 人出場。
加時賽采取突然勝利法,一旦進球,比賽即時結束。如果加時賽還是平局,就用射門比賽決出勝負。
女運動員、守門員和青少年運動員還有特殊規定。
當然,這么多護具加起來,重量也是相當感人。普通人想玩冰球,能不能撐起這套衣服都是問題。
還是安心看打架吧(不是)。
打架只能一對一
耍黑招會被禁賽罰錢
終于到了激動人心的打架環節。
作為以打架為傳統的運動,冰球稱得上冰與血之歌。有人曾這樣調侃道:
對一個北美職業冰球運動員來說,比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準備打架,參與打架,旁觀打架。
不過,冰球的架并不是隨便打的,時機和打架者都很有講究。
一般來說,當對手在比賽中動作過大,或者隊友遭到挑釁時,再或者腹黑一些,出于戰術考慮,需要搞掉對方的核心球員時,隊伍中專門負責打架的執行者(enforcer,也有稱其為行刑人的)就要出場了。
" 正規 " 的打架是一對一的,是雙方執行者的對決。打之前還會斯文地互相示意,然后扔掉手套、球桿再開打(頭盔得戴著,防止頭部受傷)。如果有熱心隊員看不下去,想去幫幫自己人,那這個 " 第三者 " 甚至可能會受到停賽的處罰。
而且,打架的時候裁判一般不會上前制止。一是文明打架可以增加比賽的觀賞性,盲目制止可能會被全場觀眾狂噓;二是此時勸架真的很危險,像 2010 年被爆出來的,在烏斯托克叛徒隊與新漢堡火鳥隊的交鋒中,兩名隊員在爭球扭打時跌倒,裁判員布朗去勸架,被一位跌倒在地的隊員腳上的冰刀直接把頸動脈切斷了 ……
因此,裁判大多會在雙方打出勝負后將兩者拉開,并將雙方都罰出場 5 分鐘。
那碰到故意下黑手的人怎么辦?比如拿器械從背后偷襲之類。
答案是,狠狠地罰。
比如 2004 年的科羅拉多雪崩對溫哥華加大拿人隊,貝爾圖齊因比分落后,戴著手套從背后攻擊對手,最終被罰 50 萬美金。
遺憾的是,冰球比賽允許打架這條規則并不適用于大型國際賽事,只有在職業聯盟才能合法打架。如果不信邪,在世界錦標賽的賽事里打架了,那么,根據國際冰聯第 141 號規則:
首先動手的球員直接驅逐出場,其他參與者被罰出場 5 分鐘;任何嘗試參與正在發生的斗毆事件的球員,直接驅逐出場;挨打后反擊或嘗試反擊,罰出場 2 分鐘。
所以說,能在本屆冬奧會看到 " 打架中點播冰球 " 的場面,咱也算見多識廣了。
如果你問,為什么冰球一定要打架,就不能好好比賽嗎?
那只能說——
[ 2 ] 李美霞 . ( 2007 ) . 冰球比賽中運動員行為犯規原因的探討 . 冰雪運動 , 29 ( 1 ) , 3.
[ 3 ] 李艷 . ( 2011 ) . 冰球速度和力量游戲 . 科學健身:健尚 ( Z1 ) , 3.
[ 4 ] 高琦光 . ( 2005 ) . 談冰球核心隊員的場上作用 . 冰雪運動 ( 1 ) , 2.
[ 5 ] Hansen, Kenth ( May 1996 ) . "The Birth of Swedish Ice Hockey – Antwerp 1920". Citius, Altius, Fortius.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lympic Historians. 4 ( 2 ) : 5 – 27
[ 6 ] 維基百科 https://en.jinzhao.wiki/wiki/Ice_hockey#Equipment
[ 7 ] 北京冬奧會官網 https://www.beijing2022.cn/
推 薦 視 頻
關注新周刊視頻號,關注有態度的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