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的事了:老演員盧雄老師去世了,74 歲。
對動畫片愛好者而言,他的聲音歷久彌新。但對我而言,他永遠是《九品芝麻官》里的尚書花大人。
以及那句不是他說的,但看過就忘不了的臺詞:
" 來人哪!喂兩位公子吃餅!"
" 不會是做干炒牛河吧?那是下等貨哎!"
但像我這樣牢牢記住這一幕的,估計就少很多了……
盧雄老師戲份不多,但我私人以為,他扮的花大人,是《九品芝麻官》里,最耐咀嚼的一個角色。
按說花大人這個角色,本來是電影劇情的希望所在:
常家父子和方唐鏡連同縣里陳大人,一連串偽證鐵索連舟,讓人絕望的鐵幕,一手遮天控制了戚秦氏慘案。
包龍星激于義憤,找花大人解救,所存的指望,也就是花大人曾受他父親滴水之恩?;ù笕顺跻姲埿?,也確實關懷備至:" 這餅真是你的?能見到你真是太好了…… "
等包龍星跟常昆鬧了那一出 ——
" 我要把常威(常昆)父子的人頭做馬桶…… 老伯你要不要也來?"
" 還有我的份?"
" 沒請教老伯?"
" 老夫常昆!"
" 回去吧!別說啦!"
" 官官相護!"
而此時花大人手捋胡須,抬頭看天。沒聽見!
" 當年你爹只不過給我個爛餅,大不了我還你個爛餅;但我深明大義,我還你一百倍!"
餅端上來,花大人繼續抬頭看天。
常昆和常威父子,畢竟天生神力,作風也是直來直去。
花大人卻是條變色龍,狡猾又無恥。
他這一招跳反,固然狡猾無恥,但從利益角度而言,實打實的正確:既奉承了常昆,得了常昆一個人情,也直接跟包家翻臉。
因為道德上,中國人講究 " 滴水之恩涌泉以報 ",尤其是花大人當時饑寒,一個餅確實可能救命。道德壓力上,他就必須面對如此絕境:日后,當包龍星上門來,他怎么報答?
舍家以報?他當然不舍得。
所以,只好掀桌子,來解決這種道德困境:
" 你爹當年不過給我個爛餅,我大不了還你個爛餅,但我深明大義,我還你一百倍!"
花大人皮笑肉不笑:" 世侄,你爹跟我是世交,別急著走,吃完了再走!"
于是便有了經典的:
" 來人哪,喂兩位公子吃餅!"
這命令是常昆下達的,但是花大人鋪墊的。
花大人很少實際出手,但陰險得穩準狠。
同治出了個好主意,要親自頂蘋果,讓包龍星擲;花大人當然要勸,于是同治順水推舟,讓他代替自己頂蘋果。
花大人拍馬屁拍到要喪命了,發現不對。
上一秒,花大人驚慌失措。
花大人太聰明了。
所以包龍星直接抓住機會,一句臟話把他給打趴了……
花大人立刻笑著推搪:" 大人你做主就行!"
包龍星也吐槽:" 尚書大人還真是機靈,風往哪邊吹你就往哪邊倒,真是佩服佩服!"
" 我們四個人表決一下,贊成用刑的請舉手!"
若非包龍星發動公堂上下,一起 " 讓她生 ",則戚秦氏這就完了。
花大人再次縮小了:" 你怎么說都行…… "
這部電影里,大多數角色站位鮮明:
谷峰老師扮的常昆和他天生神力的兒子常威,壞在臉上;吳啟華的方唐鏡就是個刁訟棍,讓人恨得牙癢癢 " 打我呀笨蛋!" 李公公嘛,也就是個炙手可熱的驕橫宦官。
常昆與常威父子連心,背后有李公公撐腰,縣里的陳大人也不過是他們的傀儡。方唐鏡是他們的訟棍。
這個陣營不必質疑。
包龍星開始是個小貪官,后來成了熱血少年主角;徐錦江的豹子頭、吳孟達的包有為,性格也一以貫之。
鐘麗緹和她哥就是兩個喜劇角色。黃一飛的陳大人則是從頭倒霉到尾。
同治是個流連煙花但是非分明的君上。
這時主角一方陣營。
大概有過形象劇變的,先是蔡少芬的如煙,前腳騙錢踹人,后腳空虛寂寞冷。
再便是苑瓊丹的三姑,開始是邪惡老鴇,關鍵時刻卻幫了包龍星。
再便是花大人。
妙在這三個變臉的形象,兩個是煙花女子,一個是尚書大人。
煙花女子常被人看不起,在這個故事里卻是先圖錢再仗義,俠肝義膽。
尚書大人身為命官,卻是先真誠接待包龍星,讓觀眾以為有轉機;卻見風轉舵官官相護,一轉身恩將仇報,就把包龍星踹進了深淵。
包龍星的對手里,常昆與李公公如頑石般堅硬,花大人卻如沼澤地一般潤滑與難纏。包龍星去對付常威父子是踢鐵板,但踏進花大人這片沼澤地,卻舉步維艱。
厚顏無恥的 " 還你一百倍 ",陰險的 " 吃完了再走 ",看包龍星勢盛就 " 大人你做主就行了 ",看李公公出場就 " 大刑伺候!" 落井下石時立刻 " 贊成用刑的請舉手!" 發現不對就 " 眾怒難犯 ",以至于 " 你怎么說都行…… "
在《九品芝麻官》這個官場漫畫群像里,花大人最為微妙,也最為典型:
歷來許多謎案,說破大天,不是多么難破,而是有像花大人這樣的存在,在攪和著。
《九品芝麻官》的故事原型,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。
本來是個余杭縣的事,但當時的杭州知府寧波知府浙江巡撫學政按察使紛紛各種草率定案、維護下屬、官官相護。終于得京里下來人,才查清楚,掀翻了小半個浙江官場。
這故事后來有改編戲曲和電視劇,我小時候播過。
我外婆那代人,夏日乘涼搖扇子時說起這個故事,就都搖頭嘆息,說到最后,還是要 " 告御狀 "。
為什么中國百姓都很相信青天大老爺,相信包青天海青天施青天,相信告御狀鍘陳世美這類故事?
黃仁宇先生有過個說法:
周天子當日存在的意義之一,是能對諸侯的爭端做仲裁;哪天仲裁失效,周也就名存實亡了。
之后的天子縱然不能一手管制各階層,但至少要在發生爭執時做出有效仲裁 —— 仲裁不了,那天子就是擺設了。
日本有個叫今川義元的人 —— 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諸位一定知道,這是個志向遠大但運氣不好的家伙,這里不展開了 —— 在他的領地搞過一個 " 今川假名目錄 ";實行期間,他一度敞開歡迎領民來跟他告狀,道理卻也很明白:
基層勢力牽扯一氣,對上頭和領民而言實非好事;領民越信賴上面的仲裁,上面越能穩定地控制領地。
用我們傳奇里的邏輯就是:告陳世美的秦香蓮越多,處理陳世美的包青天越干脆,那包青天所代表的開封府就越得到大眾歡迎,而駙馬爺之類就越不敢造次。
或者,包龍星這樣的八府巡按做得越好,李公公、常昆常威、陳大人和方唐鏡,以及見風轉舵的花大人,就越得老實。
清朝不止一個奇案,比如小白菜,比如刺馬,都和上頭與地方有關。
所以許多奇案的結果,站遠了看,能看得出局勢:到底是八府巡按說了算數,還是地方說了算數。
在前者,花大人就會小心翼翼地," 你怎么說都行 "、" 眾怒難犯 ";在后者,花大人就會得意洋洋地出來攪渾水:
" 喂兩位公子吃餅!"
來源:豆瓣